上海老知青楊永青4日受邀參加新疆生產建設兵團“青年群英會”併發言。1965年7月5日下午,楊永青和上海知青代表一起受到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副總理的接見。 戚亞平 攝
  中新網烏魯木齊5月4日電 (記者 戚亞平)曾經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作過的上海老知青楊永青,4日受邀參加在新疆兵團成立60周年之際舉辦的首次“兵團青年群英會”併發言。她稱,“總理的教導改變了我的一生”。
  楊永青今年73歲,1964年5月響應黨和國家號召,主動放棄上海的工作,報名來到當時的新疆兵團農八師石河子總場,開始新的人生。1965年7月5日下午,楊永青和上海知青代表一起,受到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副總理的接見。周總理當時發表了“一個人的出身不能選擇,但前途是可以選擇”的重要講話。
  “總理有關正確對待人生選擇的教導,在當時全國青年中激起巨大而深遠的影響,鼓勵許多大學生、複員軍人、知青奔赴農村邊疆。當年總理接見我們的大照片,多次在全國報刊轉載,在全國許多歷史或知青博物館展覽。總理的接見,也改變了我的一生。我幾次重大選擇,就是聽從總理的教誨,堅持在邊疆工作”,楊永青如是稱。
  1972年,楊永青的丈夫調回內地,並再三動員她也回去,在思想鬥爭後,楊永青覺得自己應該在邊疆不動搖,經過組織和自己的勸說,1977年丈夫帶著兒子返回石河子。1979年3月,雲南、新疆阿克蘇多地知青大規模集會,要求返回大城市。當時,楊永青已經擔任新疆自治區團委副書記,但其還是在延安全國造林大會上向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王任重寫信,要求回到農場。
  她說,“因為我離開時,農場是虧損的。總理教育我們,‘你們是搞農業的,首先要把農業搞好’。我回到農場,繼續抓油葵推廣工作,在場領導和技術人員共同努力下,大面積推廣油葵獲得成功,改善了群眾生活。由於黨的三中全會精神指引,農村經濟政策調整,職工積極性提高,1981年2月我離開農場時,已經扭轉了虧損。”
  1981年3月,楊永青主動向新疆自治區黨委提出調到自治區科協,在全區大力推廣各族青少年科技普及教育,提高邊疆人才素質。經過十多年的艱苦奮鬥和有關部門支持,在自治區、新疆兵團先後建立起向各族青少年普及科學技術的工作網絡和陣地,使愛科學之風在廣大各族青少年之中得到發揚。1996年4月,楊永青在赴全國貧困縣——木壘哈薩克自治縣檢查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途中,遭遇車禍重傷退居二線。
  楊永青稱,“我走遍新疆大地,經歷許多艱辛,但是我覺得自己的理想得到了實現,我沒有辜負總理的教導。”
  楊永青還希望參加“兵團青年群英會”的青年人繼承老一輩的光榮傳統,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,為新疆兵團發展起到生力軍的作用。
  當日,楊永青等老英模獲得了新疆兵團頒發的“兵團青年群英會紀念章”,受到表彰。  (原標題:上海老知青楊永青:周總理的教導改變了我的一生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a00aagrz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